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戴志杰 杜巧巧 见习记者 雷孜研
3.12平方公里、近7万人、6个社区——数字背后,是千家万户的烟火日常,同时交织着夫妻争执、合同纠纷、网约车司机的生计难题。
面对这些难缠的“家务事”与可能的“糊涂账”,湖南湘江新区公安局咸嘉湖派出所选择将办公桌搬到矛盾发生的第一线,让“出警”化为“出诊”,让“调解室”成为“治愈舱”。
近日,记者走进咸嘉湖派出所,从两处寻常却动人的细节,观察基层派出所如何将“为民初心”化为具体行动。
一滴泪:为情感“拆弹”,
把家事从警情中温柔剥离
走进咸嘉湖派出所,“星城幸福家”婚调服务站格外引人注目。
不同于派出所整体的庄严肃穆,这里以暖色调打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让人一进门就感受到家的温暖。
不久前,李杰(化名)夫妇因家庭琐事争吵后报警,在民警引导下走进服务站。婚调老师胡晓君没有急于追问是非对错,而是微笑着递来一副“亲密关系跳跳棋”:“来,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起初略显扭捏的夫妻二人,在胡晓君的耐心引导下渐渐放松,慢慢进入状态。
民警和专家为闹矛盾的夫妻做工作。
短短10分钟后,温馨的棋盘上,代表两人的棋子已经从对峙变成了“并肩而立”。这个细微的变化,预示着关系的转机。
随后的背对背问询、情绪量表测评、孩子心声回放等环节,既如工序般清晰有序,又如手术般精准到位。最终,这对夫妻相拥而泣,重归于好。
“星城幸福家”婚调服务站内,一对夫妻握手言和。
“我们做的不是简单调和,而是为感情做‘急诊手术’。”所长欧阳诚这样总结他们的工作理念。
这一理念的落地,始于2024年10月。
当时,咸嘉湖派出所联合长沙市妇联创新推出“星城幸福家”婚调服务站,构建起“公安+妇联”协同治理新模式,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探索出一条全新路径。
运行至今,服务站已成功受理婚恋纠纷警情100余起,现场化解率高达92%,更实现了重复报警率为零的显著成效。
“‘零’不是冰冷的数字,它代表着我们把‘情绪’从‘警情’中成功松绑,把‘家’从‘纠纷’中温柔救回。”欧阳诚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与温暖。
“星城幸福家”婚调服务站为不少群众解决了家庭纠纷。
一次握手:从个案到行业,
把“糊涂账”算成“明白账”
如果说一滴泪能挽救一个家庭,那么一次握手,则可能推动一个行业的规范。
10月16日,网约车司机老黄与租车公司负责人再次在派出所的调解室相遇。因老黄签约4天后提前退车,公司依据合同索赔6000元,而他认为这是一笔“说不清的账”。
值班副所长周明辰没有简单劝和,而是同“三所一庭”的工作人员一起,摊开流水数据,对照行业标准逐项核算:“‘正常损耗’该如何界定?有统一标准吗?”
在3小时的数据比对与沟通后,公司负责人承认合同中部分条款确实有待优化。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握手言和。
周明辰将这类调解称为“二次出警”:“第一次是解决一个人的问题,第二次是推动一个行业进步。”
案件了结并非终点。
“很多司机签合同时并没有细看,以为‘签字就行’,结果在退车时陷入被动。”周明辰说。派出所趁势推动行业治理,联合相关部门,走访辖区内多家租车公司,审查相关合同文本,推动标准化合同落地,从源头上减少“糊涂账”再生。
“每一起小纠纷,都是民生大考题。”欧阳诚深有感触,“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解决一个案子,更要通过一个案子温暖人心,规范一个行业。”
记者手记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杜巧巧
从“一滴泪”到“一次握手”,咸嘉湖派出所的两间调解室,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为民本色。
在这里,民辅警不回避矛盾,而是主动走进矛盾深处;不推诿“家务事难断”,而是用心读懂每颗心;不停留于个案解决,而是力求实现“办一件案子、温暖一方群众、规范一个行业”。
3.12平方公里的辖区虽小,却承载着近7万居民的喜怒哀乐;“110”三个数字虽简,却在一次次出警中传递着希望与安宁。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万家灯火的温暖,就是他们不懈守护的答案。
责编:李迅
一审:艾京昆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